華商網(wǎng):一座門里演一方情懷 重慶話劇《朝天門》延安展演
重慶話劇院?2016-10-20 10:31:00
“朝天門哪,門朝天哪,齊心協(xié)力把貨拉啊……”10月18日晚7時30分許,參評文華大獎的重慶市話劇團排演的大型原創(chuàng)話劇《朝天門》在延安大劇院展演上演,能容納1200余人的劇場內(nèi)座無虛席。該劇通過講述朝天門的興衰起落,勾勒出重慶人整體的精神肖像。
重慶有個“朝天門”,北京有個“承天門”(今天安門)。兩個“門”來自于明朝皇帝朱元璋和朱棣父子?!俺臁?,是指朝向都城南京;“承天”,是指奉天承運帝都北京。嘉陵江納細(xì)流匯小川,于此注入長江。朝天門是兩江樞紐,也是重慶最大的水路客運碼頭。重慶的繁榮昌盛,在一定程度上,集中表現(xiàn)在這水上門戶—朝天門。2016年5月,“朝天門”當(dāng)選為“重慶十大文化符號”之一。
話劇《朝天門》以現(xiàn)實主義的表現(xiàn)手法,以1911年辛亥革命、1927年民國政府舊城改造、1938年抗日戰(zhàn)爭三個歷史節(jié)點,以陸懷義、柳至善、王大拿三家普通人的生活,從小角度切入,展現(xiàn)了在那個特殊時期重慶人所經(jīng)歷的愛情、親情與民族之情。透過一座門的故事,勾勒出重慶人獨特的精神肖像——耿直、豪爽、熱情、樂觀、堅忍、不屈。
在表現(xiàn)方式上,該劇加入了具有重慶特色的纖夫、號子、吊腳樓、石梯等符號,甚至還通過老照片還原了當(dāng)時的朝天門城樓。熟悉的碼頭、奔騰的江水、嘹亮的號子……兩個多小時的演出中,現(xiàn)場觀眾沉醉于濃濃的“重慶味”里,感受了朝天門的歷史變遷,體會了劇中人物的情感糾結(jié)。“這是一部史詩性的、里程碑式的話劇,反映了當(dāng)時重慶人的生活狀態(tài)、精神面貌,重慶個性一覽無余。”重慶市話劇團團長、該劇制作人兼主演郝鵬壽如是說。
在重慶的朝天門和話劇《朝天門》那些風(fēng)云變幻的故事里,積淀著重慶這個大都市的古代史、近代史和現(xiàn)代史,傳遞著巴渝文化的獨特神韻和深層記憶,隱含著兩江人民獨特的生活方式、情感方式、交流方式和表達(dá)方式,深藏著老重慶的精神血脈和文化基因,詮釋著重慶人的文化身份、文化個性和心靈歷程。